健康將是人類未來最重要的議題,也是最珍貴的奢侈品。PRESTIGE 今年將和細胞醫學專家蔡嘉櫸博士以及其他優秀的生命醫學專家合作,推出長期的醫學專欄,專注在細胞治療、免疫科學的最新進展,解構人類維持健康和延長生命的終極密碼。
當你已掌握人生的多數選擇權—時間、資源、自由、品味—接下來真正該問自己的是:我能夠自由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態嗎?在長壽時代來臨、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此刻,健康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每一位高淨值個體對未來生活品質的最後控制權。讓我們重新認識「健康餘命」的價值,並思考如何用資本、策略與品味,打造真正的「精品健康人生」。
長壽邁向「好命」:為什麼你該在意健康餘命?
台灣即將於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 20%。根據官方統計,國人平均壽命已超過 81 歲,但健康餘命卻只有 73 歲,意即多數人將有近十年生命處於失能或疾病狀態。這段時間,不只是醫療負擔,更是生活品質的巨大斷層。
這不單是政策或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更深層地暴露出我們社會對健康的文化態度。在歐美成熟高資產圈層中,預防醫學、健康風險建模、家族健康管家、甚至以先進醫療驅動的個人醫療策略早已如同家族辦公室、藝術顧問、財富管理一樣,是基本配置。
反觀台灣,即便擁有千萬、億級資產者,對「健康主權」的佈局卻普遍延遲。多數人仍習慣等到罹病後才「補破網」式地面對醫療選擇,更遑論導入個人化的預防計畫。更諷刺的是,台灣雖以醫療效率聞名全球,但在重大疾病的治癒率、可避免死亡率與癌症存活率等指標上,卻仍落後於鄰近先進國家。這意味著「看病快」並不等於「活得好」,若不從根本的健康設計思維翻轉,即使醫療可及,也難以挽救晚期人生品質的崩解。
我們願意為一瓶年份酒、一只高級腕錶、一次歐洲夢幻旅程投入資源與時間,卻鮮少為自己—這唯一無法替換的資產—建立等值的長期保障。這不只是保健意識的不足,更是對「生命品質設計」的根本誤解。
真正的健康投資,從來不只是醫療開銷的升級,而是生活主權的延伸。它關乎你是否還能在十年後親自駕車穿越義大利的山城,在藝文晚宴中侃侃而談,或於私人泳池畔與摯友分享香檳與好書—依然神采奕奕,自在如常。這才是你應為之佈局的「下一個精品」,也是高淨值生活裡真正的長期價值。
健康不能被外包:全球布局的你,也該為健康主權留一席
雖然台灣在傳統藥物開發與生技資本化方面仍落後於美、日、歐等成熟市場,但一個關鍵突破口正在成形—精準醫療與再生療法。從基因編輯、幹細胞修復、免疫細胞療法到延緩老化科技,這些高門檻、高價值的技術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成為全球資本新藍海。
這波浪潮對高資產族群而言,意義不止於醫療選項的增加,更是結合健康主權與資本佈局的雙重機會。一方面,我們可以為自己與家人建立長期可控的健康架構;另一方面,亦能藉由策略投資進場,參與這場全球醫療價值鏈重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身為活躍於全球的資產擁有者,健康的選擇與投資也不該被侷限於本地。當我們的資產或企業早已遍布全球各主要地區,健康佈局卻仍停留在台灣健檢與保險的範疇,這本身就是一種佈局落差。
在個人層面,越來越多亞洲菁英正前往日本接受幹細胞老化干預,或赴瑞士、以色列、美國進行長壽療法與細胞儲備;與此同時,國際高端醫療顧問也正為家族辦公室設計以「疾病風險+生活行為數據」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方案。這些機制,在台灣雖尚未普及,卻已在全球形成標配。
在資本層面,若你已參與全球科技股、精品品牌與房地產基金,那麼再生醫療、細胞 CDMO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AI 診療平台與長壽科技公司,正是未來 10 年值得進場的「策略型新資產」。特別是透過與國際基金、創投、或海外醫療科技加速器合作,不僅可拓展投資觸角,也能反哺個人健康策略與專屬治療選擇權。
在這個資產無國界、生活多基地的時代,健康主權,也該具備國際流動性與佈局思維。你不只是未來醫療的使用者,也應是它的參與者與擁有者。這是一場關於選擇、關於佈局、關於視野的競賽。你可以是被照顧的那一位,也可以是這場未來醫療革命的參與者與領航者。
健康未來,不只是延命,而是設計—真正的菁英,正在掌握主動權
在歐美與亞太的頂級財富圈,細胞儲存、再生療法、延緩老化方案早已成為「下一代生活型態」的基本構成,許多選項早已內建於國際高淨值族群的生活結構中。而台灣,也已有部分企業家與家族資本悄然與國際再生醫療中心接軌,替自己與家人預留進場權益。
然而,儘管這些趨勢在政策與醫界已成顯學,多數社會大眾,甚至不少高資產個體,仍深陷「知識落差」之中。這不只是對醫療資訊掌握的時差,更是對「什麼是可能」缺乏理解與想像的限制。
所謂知識落差,不只是資訊不對等,而是對新興醫療技術的認知、接受與實踐能力的斷層。當全球再生醫療的臨床與商業化正快速推進,多數人卻仍困於傳統療法與健檢保單思維,未能將健康視為一種可主動設計與國際佈局的資產。
前面提到的朋友案例,回顧當時 , 若能在疾病早期階段接觸並評估國際上已在進行中的幹細胞腎臟再生療法、AI 腎功能預測系統、國際個案治療平台,或許能夠爭取更多黃金干預時間。美國、以色列、韓國已有多項針對慢性腎病的細胞療法進入臨床試驗,日本與新加坡也有部分私人醫療中心可接受個案申請。
然而,至今的台灣尚無明確制度與轉介機制,即便是具備高度資源與視野的人,也未能及早啟動這些選項。
這正是知識落差的真義—不在於你買不買得起療法,而在於你是否知道它已存在。
作為社會資源與影響力的掌握者,不該只是醫療的「被動使用者」,而更應是「趨勢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以下三項建議,提供實踐雙軌佈局的起點:
彌補知識斷層,早期參與先進醫療
主動接觸基因風險預測、跨境再生療法與國際臨床網絡,取得第一手醫療科技視野與選擇權,提前進入受惠端而非補救端。
建立個人化健康投資架構
如同管理金融資產般,組建健康顧問團隊,導入 AI 健康追蹤、功能老化評估與干預策略,從「風險控管」思維出發,為自己與家人打造量身訂製的健康主張。
參與大健康關係網,共建未來價值鏈
透過策略性投資、創業合夥、公益聯盟等方式,與優質醫療機構、創新平台、長壽科技品牌結盟,打造屬於你自己的「健康影響力圈層」。
最奢侈的資產,從來不是年齡,而是你是否有能力與自由,決定自己的人生樣貌。走過長壽、抗老與慢病管理的三十年演化,真正擁有健康未來的關鍵,早已不是單一療法或某次健檢,而是一場有策略、有結構、有意識的整體設計。而這設計,從來不只為了避免死亡,而是為了活得夠精彩,夠久,夠自主。
在每一筆收藏與投資之間,請別忘了,也為你的身體、你的意志、你的時間,留一席空間。因為這就是,健康,正在成為頂層生活的新奢侈品。
在長壽成為常態的世界裡,掌握健康主動權,是頂層人生最後一道資產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