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願景】從治療疾病到延緩衰老:專訪創笙加速器創辦人暨執行長蔡嘉櫸探討再生醫療的無限可能

Published: Jul 07, 2025 11:48 AM TST | 1 MIN READ

創笙加速器創辦人暨執行長 蔡嘉櫸博士,在細胞治療、再生醫療及抗衰老領域擁有超過 20 年的專業經驗。哈佛大學醫學院進修回國後,長期投入細胞治療的產業化發展。作為多家生技公司的領導者,他除了成功領導多項細胞治療產品進入臨床與市場,亦深耕醫美與抗衰老市場,將再生醫學應用於皮膚修復、抗老化與醫學美容領域,並建立領導品牌。本期,他將與讀者分享當前再生醫療的發展趨勢、先進醫學的發展格局。

再生醫療為傳統醫學無法克服的病症開啟明亮的出口
想像在密佈的烏雲當中一方藍天透出一道金黃的光,即使還無法精準預測這個光芒可以燦爛到什麼程度,但終究是一份充滿光明的希望。再生醫療領域的曙光便是如此,過去一些無法治癒的疾病、先天的基因缺陷、細胞與器官的衰老,再生醫療以現有科學依據、臨床實驗、成功的例證,讓人們對於對抗疾病與衰老抱持可預見的願景。

放眼望去,在全球人口老化的態勢之下,關於再生醫療的訪談一開始,蔡博士便開宗明義與我們分享國健署公布的最新數據:112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7歲。然而健康壽命為73.5歲,代表多數人在人生最後約有十年身體處在行動不便甚至失能的狀態。隨著平均壽命提高,健康餘命能夠擁有多少年呢?國際間流行著一個新興的研發領域,試圖以再生醫療尋求治癒疾病或是延緩疾病的病程甚至希望達到對抗衰老的方法,希望可以在還未步入衰老與疾病時,便將細胞及人體維持在年輕健康的狀態。

蔡博士開頭就說: 「多年深研於科學之中,讓我越來越覺得人類的複雜度高到很難不相信神的存在,而在現今時代中,可能完全無法用AI創造的應該就是生命」現今醫學還是存在許多無法解決的病症,如失智症、癱瘓、糖尿病、內臟疾病、失明與失聰,或是唐氏症這類因基因缺失無法改變的先天疾病,「我們希望用生命的本質去治療自己,再生醫療基本上都是用人類自己的細胞治療或是以基因療法,而非其他動植物萃取或合成物質,安全性及可行性相對比較高。」蔡博士繼續說道:「再生醫療充滿了很多希望、讓人有很多的嚮往,這就是為什麼近十年左右幹細胞、外泌體及基因編輯技術陸續獲得諾貝爾獎,因為這對於再生醫療的未來,還有一些無法解決的病痛,做了一個扭轉性的改變。」

iPSC「找回身體最原始的細胞」為再生醫療開啟更多的可能性

蔡博士深入淺出分享到關於十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幹細胞,是指2012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所發明的iPSC(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PSC之所以是再生醫療領域重大的願景,是由於一般來說對於失能的器官再過去無法利用任何方法可以恢復,iPSC則是能夠「轉化回身體最原始的細胞」,也就是胚胎形成那一刻最初始的細胞。即使僅是透過簡單的抽血或採集皮膚便能製作個體的原始細胞,也就能夠治療此個體各部位的疾病。

這個突破性的發現讓再生醫療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為更多因病受苦的患者與家庭的前方點亮一盞希望的明燈。也許我們無法參科學研究的前線,但可以做幕後的推手,為人世裡的美好盡一份心力。蔡博士所創辦的CellTech Innovation創笙加速器便是一座跨入這個領域的橋樑。「創笙希望透過結合學界、資本界、企業界的力量,輔導一些台灣與國際再生醫療相關的公司或是技術,加以成熟化。」蔡博士繼續說道:「我們曾經遇過一些企業家,本身或是家人與小孩生病後沒有治療的方法,即使知道再生醫療可能有機會,但無從開始,因此只好投資自己的資金嘗試研發。」

蔡博士有感於台灣再生醫療領域缺乏完善的商業模式,也缺乏有競爭力的上位技術,「創笙的角色跟使命,是希望從中輔導,包括吸收技術開設公司,我們會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原創者合作。例如獲得諾貝爾獎的iPSC及CRISPR,由於專利因素,台灣目前無法有太多發展。但創笙這方面未來會做,因為我們已經與日本及美國展開了合作。」蔡博士認為再生醫療是一個國際型的趨勢,國際間存在著許多機會可以來台灣醞釀發展。蔡博士繼續說到現階段國際間再生醫療有三項願景:幹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基因治療。這三個部分是對於未來醫學發展相當關注的方向,同時也是CellTech Innovation創笙加速器有所著力的項目。

購物車
Days :
Hours :
Minutes :
Seconds

— NEXT ONLINE COURSE STARTS ON MAY 26TH —

UI/UX Fundamentals
25% OFF

Simple Contact Form